黄大仙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!打算来黄大仙区投资的老板,您想了解黄大仙区的哪些信息?工业用地信息、厂房租购价格、注册公司流程、招商引资政策、地方产业规划、自然地理环境、自然资源禀赋、社会经济环境、区位交通优势等信息,欢迎致电:400-116-9096
黄大仙区(英语:wongtaisin)是香港十八区中的一个行政区,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区,面积为926公顷,以辖内有赤松黄大仙祠得名。截至2006年,黄大仙区人口约为420,000人。黄大仙区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区,它以东面的飞鹅山与观塘区及西贡区为界,西面则沿联合道、东头邨道,南接太子道东。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东面,北方背靠狮子山、大老山及慈云山,东临飞鹅山,包括黄大仙、牛池湾、钻石山、慈云山、乐富、横头磡、新蒲岗等地方,因此本区亦成全香港唯一全无海岸线的行政区。启德明渠源自慈云山,至蒲岗村道成为明渠,沿彩虹道至太子道东,经启德下的暗渠流入前启德机场跑道和观塘间水道。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,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工业区。命名黄大仙原名“竹园”,因为在区内有一座赤松黄大仙祠,香火鼎盛、善信众多,于1969年0设立市区民政处而命名黄大仙。牛池湾原名“龙池湾”,明朝时被意大利教士讹称为“牛屎湾”,到了清朝时期改名为牛池湾。乐富原名“老虎岩”,因原名带有刹气,遂雅化成现有名字。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,名字是把石从山中钻挖出来的意思,殖民地0把此地繙译成英文时,误解了钻(动词)石山为钻石(名词)山,把它命名了做“diamondhill”。2000年代中期起,有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居民认为“黄大仙区”一名有民间信仰色彩,并建议改以“慈黄区”取代,但有关建议从未获0当局理会(其原因可能受到啬色园反对)。事实上,“慈黄区”一名乃来自慈云山及黄大仙各取首字,而该两个地名本身分别已带有佛教及道教色彩。宋代至明代根据族谱及<新安县志>,南宋时,蒲岗村(今新蒲岗),衙前围村已陆续开村;大墈村也曾发现两宋时期的铜钱,至于宋代以前的情况,由于没有相关文物出土,目前还不清楚清朝于康熙廿七年(1688年)刊行的《新安县志》中,新安县下分三乡(恩德乡、延福乡及归城乡)、七都、五十七图,合共509条村庄,黄大仙区属延福乡五都,五都中有“衙前村”(衙前围村)及“莆冈村”(蒲岗村)。而到嘉庆廿四年(1819年)刊行的《新安县志》中,新安县下分四区,黄大仙区由官富司管辖,其下有“衙前村”、“莆冈村”及“牛池湾”(牛池湾村)三村。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佛倫特里(volonteri)绘制中英对照的《新安县全图》,在今日黄大仙区范围内标示了“竹园”(chuk-ün,即竹园村)、“宝冈”(pau-kong,即蒲岗村)、“衙前”(nga-ts’in,即衙前围村)、“大庵”(tai-um,即大磡村)、“圆岭”(un-ling,即元岭村)、“牛屎湾”(ngau-shi-wan,即牛池湾村)及没有英语标示的“弘莆”(疑为彭莆围)。英治初期光绪廿四年(1898年)清0与英国签订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将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区包括大屿山等235个离岛租借予英国99年,黄大仙区自此划归英国殖民地香港管治。1937年0划分新九龙4区,分别为“九龙城区”、“九龙塘区”、“深水埗区”及“荔枝角区”,黄大仙区在“九龙城区”内。日占时期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,翌年成立香港占领地总督部,将全香港分为28个区(香港岛12区、九龙8区及新界7区,其后于九龙增加“启德区”),每区由“区役所”(其后更名“区政所”)管治。日占时期黄大仙区仍未成立,所属地区约为当时的“元区”(即九龙城)及“启德区”内。日军扩建启德机场,从1942到1943年强行迁拆附近的村落,历史悠久的蒲岗村整条村亦被拆除。英治后期1957年0清拆竹园村,东九龙的主要乡村组成“九龙十三乡联合支援竹园村民会”争取合理赔偿及安置,“十三乡村民会”于同年12月29日正式注册名为“九龙十三乡委员会”,其后于1986年自置会址并更名“东九龙居民委员会”。0于1968年设立民政处,翌年(1969年)发表《民政主任工作检讨报告书》,决定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,将香港岛分为4区、九龙6区(黄大仙区、深水埗区、旺角区、油麻地区、九龙城区及观塘区),而新界则分为7区,黄大仙区正式成为香港地区行政区之一。1981年0推行《地方行政白皮书》,将全港划分为18个行政区,每区设地区管理委员会及区议会。黄大仙区议会于1981年5月6日成立,首届区议会议员由0委任,下设12分区,人口约58万多。历史年表1921年,黄大仙祠在竹园村现址设坛,名为“赤松仙馆”。1925年,香港首个民用机场启德机场落成启用,位置于现时新蒲岗一带。1940年代后期国共内战,大批中国大陆难民拥入,在黄大仙及竹园等地搭建寮屋区。1951年11月21日东头村寮屋区发生大火,受灾达8,000人。0于东头村兴建平房区安置灾民。1957年,老虎岩徙置区及黄大仙下邨相继落成入伙。1958年9月,0完成于九龙湾的填海工程,把启德机场南移,在原有位置兴建了新蒲岗工业区及太子道东。1961年,龙翔道通车。1967年,新蒲岗“香港人造花厂”因劳资纠纷,最终引发漫延全港的六七-。1969年,0发表《民政主任工作检讨报告书》,黄大仙区正式成立。1979年10月1日,地下铁路观塘线第1段通车,成为香港最早拥有地铁车站的四个区之一。1991年,全长约4公里的大老山隧道通车。
黄大仙区(英语:wongtaisin)是香港十八区中的一个行政区,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区,面积为926公顷,以辖内有赤松黄大仙祠得名。截至2006年,黄大仙区人口约为420,000人。黄大仙区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区,它以东面的飞鹅山与观塘区及西贡区为界,西面则沿联合道、东头邨道,南接太子道东。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东面,北方背靠狮子山、大老山及慈云山,东临飞鹅山,包括黄大仙、牛池湾、钻石山、慈云山、乐富、横头磡、新蒲岗等地方,因此本区亦成全香港唯一全无海岸线的行政区。启德明渠源自慈云山,至蒲岗村道成为明渠,沿彩虹道至太子道东,经启德下的暗渠流入前启德机场跑道和观塘间水道。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,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工业区。命名黄大仙原名“竹园”,因为在区内有一座赤松黄大仙祠,香火鼎盛、善信众多,于1969年0设立市区民政处而命名黄大仙。牛池湾原名“龙池湾”,明朝时被意大利教士讹称为“牛屎湾”,到了清朝时期改名为牛池湾。乐富原名“老虎岩”,因原名带有刹气,遂雅化成现有名字。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,名字是把石从山中钻挖出来的意思,殖民地0把此地繙译成英文时,误解了钻(动词)石山为钻石(名词)山,把它命名了做“diamondhill”。2000年代中期起,有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居民认为“黄大仙区”一名有民间信仰色彩,并建议改以“慈黄区”取代,但有关建议从未获0当局理会(其原因可能受到啬色园反对)。事实上,“慈黄区”一名乃来自慈云山及黄大仙各取首字,而该两个地名本身分别已带有佛教及道教色彩。宋代至明代根据族谱及<新安县志>,南宋时,蒲岗村(今新蒲岗),衙前围村已陆续开村;大墈村也曾发现两宋时期的铜钱,至于宋代以前的情况,由于没有相关文物出土,目前还不清楚清朝于康熙廿七年(1688年)刊行的《新安县志》中,新安县下分三乡(恩德乡、延福乡及归城乡)、七都、五十七图,合共509条村庄,黄大仙区属延福乡五都,五都中有“衙前村”(衙前围村)及“莆冈村”(蒲岗村)。而到嘉庆廿四年(1819年)刊行的《新安县志》中,新安县下分四区,黄大仙区由官富司管辖,其下有“衙前村”、“莆冈村”及“牛池湾”(牛池湾村)三村。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佛倫特里(volonteri)绘制中英对照的《新安县全图》,在今日黄大仙区范围内标示了“竹园”(chuk-ün,即竹园村)、“宝冈”(pau-kong,即蒲岗村)、“衙前”(nga-ts’in,即衙前围村)、“大庵”(tai-um,即大磡村)、“圆岭”(un-ling,即元岭村)、“牛屎湾”(ngau-shi-wan,即牛池湾村)及没有英语标示的“弘莆”(疑为彭莆围)。英治初期光绪廿四年(1898年)清0与英国签订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将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区包括大屿山等235个离岛租借予英国99年,黄大仙区自此划归英国殖民地香港管治。1937年0划分新九龙4区,分别为“九龙城区”、“九龙塘区”、“深水埗区”及“荔枝角区”,黄大仙区在“九龙城区”内。日占时期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,翌年成立香港占领地总督部,将全香港分为28个区(香港岛12区、九龙8区及新界7区,其后于九龙增加“启德区”),每区由“区役所”(其后更名“区政所”)管治。日占时期黄大仙区仍未成立,所属地区约为当时的“元区”(即九龙城)及“启德区”内。日军扩建启德机场,从1942到1943年强行迁拆附近的村落,历史悠久的蒲岗村整条村亦被拆除。英治后期1957年0清拆竹园村,东九龙的主要乡村组成“九龙十三乡联合支援竹园村民会”争取合理赔偿及安置,“十三乡村民会”于同年12月29日正式注册名为“九龙十三乡委员会”,其后于1986年自置会址并更名“东九龙居民委员会”。0于1968年设立民政处,翌年(1969年)发表《民政主任工作检讨报告书》,决定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,将香港岛分为4区、九龙6区(黄大仙区、深水埗区、旺角区、油麻地区、九龙城区及观塘区),而新界则分为7区,黄大仙区正式成为香港地区行政区之一。1981年0推行《地方行政白皮书》,将全港划分为18个行政区,每区设地区管理委员会及区议会。黄大仙区议会于1981年5月6日成立,首届区议会议员由0委任,下设12分区,人口约58万多。历史年表1921年,黄大仙祠在竹园村现址设坛,名为“赤松仙馆”。1925年,香港首个民用机场启德机场落成启用,位置于现时新蒲岗一带。1940年代后期国共内战,大批中国大陆难民拥入,在黄大仙及竹园等地搭建寮屋区。1951年11月21日东头村寮屋区发生大火,受灾达8,000人。0于东头村兴建平房区安置灾民。1957年,老虎岩徙置区及黄大仙下邨相继落成入伙。1958年9月,0完成于九龙湾的填海工程,把启德机场南移,在原有位置兴建了新蒲岗工业区及太子道东。1961年,龙翔道通车。1967年,新蒲岗“香港人造花厂”因劳资纠纷,最终引发漫延全港的六七-。1969年,0发表《民政主任工作检讨报告书》,黄大仙区正式成立。1979年10月1日,地下铁路观塘线第1段通车,成为香港最早拥有地铁车站的四个区之一。1991年,全长约4公里的大老山隧道通车。
香港招商政策
招商政策
投资流程
土地招拍挂
厂房价格
注册公司
优惠政策
香港投资流程
外商投资
买地自建
厂房租赁
写字楼租赁
公司注册
优惠政策
招商中心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
立即获取